在全球电子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浪潮下,深圳技术大学中德智能制造学院积极对接国际标杆企业,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近日,学院电路与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张海传主任率团队赴全球电子元件领军企业——伍尔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Würth Elektronik)开展深度调研,双方围绕电子工程人才培养、EDA工具应用能力提升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等议题展开交流,为电子专业教育改革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一、调研背景:对接国际标准,响应产业需求
伍尔特电子作为德国伍尔特集团核心子公司,以技术创新和绿色制造著称,其亚洲品质设计中心(QDC)为亚太客户提供高端电子元器件设计支持与可靠性测试服务。随着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快速发展,企业对掌握EDA工具、具备跨学科实践能力的电子专业人才需求迫切。此次调研旨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中国电子产业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调研亮点:聚焦三大核心能力,共育“黄金三角”人才
EDA工具能力强化
伍尔特电子强调,熟练使用ANSYS、Cadence等EDA软件是电子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深圳技术大学拟重构课程体系,将EDA教学嵌入模拟/数字电路等核心课程,并设立阶梯式培养路径:大一基础仿真、大二PCB设计、大三高级系统应用,同时引入企业认证考核机制。工程实践能力多元化培养
企业特别青睐有电子竞赛经历或项目经验的学生。学校将构建“基础-提高-创新”三级竞赛体系,深化“1+1+X”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校企项目+自主创新),并设立成果展示平台,推动实践能力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产学研协同育人
双方计划共建“3+1”定制培养班,前三年在校学习,第四年进入企业项目组;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实践课程,并将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目前,伍尔特电子已通过校企合作招收深技大实习生,优秀者可获“return offer”。
三、企业需求:外语+技术+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伍尔特电子作为外企,对人才的外语能力(英语工作交流)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调研显示,企业最关注的三大能力为:
扎实的电学基础(电路分析、模电/数电);
EDA工具熟练度(Altium Designer、Cadence等);
项目经验与团队协作(如嵌入式开发、电子竞赛经历)。
四、改革方向:打造“虚实结合”的教学生态
深圳技术大学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将实施以下举措:
师资提升:要求教师每5年累计6个月企业实践经历;
资源配套:建设高端EDA实验室,引入企业级仿真设备;
质量闭环:建立毕业生能力追踪系统,动态优化培养方案。
五、展望未来:共筑国际化产学研生态
此次调研为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精准“路线图”。双方表示,未来将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定制化课程等方式,培养既懂技术又具国际视野的电子工程师,助力中国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校对:奕晴
审核:刘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