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
2023-06-27
点击数:

智能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和应用。发展智能制造即符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又能重塑我国制造业的新优势,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制造 2025 深圳行动计划”的背景下,本专业旨在培养密切联系实际、可以解决先进智能制造行业实际问题的专业型技术人才。自动化专业的详细介绍如下:

一、专业定位

自动化专业以机器人、智能装备、无人驾驶、精密运动控制等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方面,以伺服与精密运动控制、信息融合与感知为本科生特色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系统科学、控制科学等理论,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素养,使其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能够从事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端应用型人才。科研方面,围绕上述领域,立足于企业需求,重点开展智能传感与检测、智能控制算法、驱动与伺服技术、机器视觉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高端装备,机器人等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解决自动化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沟通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毕业3-5年内能够成为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的拔尖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4年,总学分207,授工学学士学位。

通过学习数学、物理、控制和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传感、计算机仿真和电路分析与设计等专业知识,并接受项目实践和实习等工程实践训练,学生应具备创新意识、自主学习、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人文、社科、体育、军训和艺术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达到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备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前沿视野。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包括: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识别、表达、分析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自动化系统、单元或控制流程,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同时能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运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自动化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 并通过信息综合以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的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自动化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风险;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自动化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自动化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伦理、职业道德规范,并履行相关责任;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自动化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档、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自动化工程管理原理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简要解释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罗列核心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以控制科学与工程相关核心,主要知识领域包括:建模与仿真、传感与检测、驱动与伺服、控制与智能等。学科核心课程围绕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知识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相关实践课程:

  专业基础课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拖动、电力电子技术、Matlab建模与仿真。

  伺服与精密运动控制方向专业课包括:PLC控制、计算机仿真与快速原型、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机器视觉。

  信息融合与感知方向专业课包括: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建模与仿真、LabVIEW与虚拟仪器、多源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视觉检测、测控电路。

  实践课程:除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以外,围绕行业的相关应用,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认知实践系列(行业认知实践III)、项目实践系列(项目实践IIIII)、实习系列(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企业实习与生产劳动、毕业实习)。

五、师资队伍

详细简历请参见学院主页。https://sgim.sztu.edu.cn/szdw.htm

孙立志

房立存

彭曙蓉

张明吉

刘小旭

申文静

谢鹏

张坛

杨照坤

施天宇

杨旭

六、教学条件(简要解释教学设施情况,包括教学设备、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已设立以下专业教学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控制理论与应用实验室、控制系统仿真与快速原型实验室、机器视觉与智能控制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机实验室、PLC实验室、精密运动控制实验室、虚拟仪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啤酒酿造实验室)、专业虚拟仿真机房、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等。

同时,与近3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共创校企联合实验室群;组织、引导学生参与“产学研”实践;培养“懂产业、会技术、能研发”的优秀工程师。


专题热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